電影隨筆 – La La Land

la-la-land-reviews

電影從宣傳開始已無掩飾其劇情是最老套及沒新意的故事橋段,追尋美國夢(the American Dream),故劇情上不予以寄望,電影反映事業與愛情,現實與夢想,男女階級的衝突;追夢過程中的不斷跌倒,自我迷失的內心掙扎。電影十分樂觀,男女主角都追夢成功,但犧牲了愛情,幻想如知道今日的結果,當初可能不會放棄大家的遺憾,但也明白回不了從前,也沒有勇氣放棄任何東西去回到從前吧,只能將那一段共患難的時光放在美好記憶的一部分。說到底,我認為女主角還是自私的,從男主角加入樂隊成名開始,她內心的不安,似乎不是因為男主角不再堅持理想,而是因為她酸溜溜接受不了他的成功,而她努力多久仍然什麼都不是;或是她無法接受自己其實需要向現實低頭,無法堅持理想的另一半竟然就因為捨棄了他的原則而成功,將她努力堅持的追夢旅程徹底粉碎。倒是男主角,因為女孩的責罵,選擇放棄穩定的收入創設了他的爵士音樂酒吧,用女主角設計的logo,盼望著她回來;而女孩雖然也追夢成功了,卻徹底把屬於不成功記憶部分的男主角放棄,與富有人家結婚生小孩,并無帶有感恩和愛的心回到洛杉磯尋回她曾經說會永遠愛著的男主角,卻又要幻想如果當初繼續選擇在一起,身邊的富有老公會否變成男主角的自私慾望。這算是體現人性的自私多於追夢的故事吧。

當然,我是懷著這就是歌舞劇的心態,放下對所謂“追夢”題材的劇情分析。要說它是歌舞片,的確開場那一幕各地懷才的人開車往這片追夢地La La Land的塞車畫面,拍得好,很有連貫性,場面震撼,很符合歌舞劇的橋段及為以年輕人追夢的題材設下很好的前奏。就是收音是後期製作,感覺歌聲音樂都在studio收錄,完全沒有任何現場感,令畫面與音樂有的感染力有些互不相符(內心是比較Les Misreable 音樂歌聲都很有現場感)。男女主角相遇跳tic tac舞也好看,但似乎除前部分及到電影尾聲男女主角重遇那一幕有歌舞成分外,電影都是以敘事手法為主,加入John Legend 樂隊的那一部分也沒有什麼“歌舞片”的成分,感覺電影時宜寫實,時宜歌舞片式的浮誇,有點跳脫,整體欠缺連貫性。男女主角歌聲平平,不夠厚實,穿透力不足,但他們的感情投入,純熟演技及他們在鋼琴及舞蹈上的努力是絕對彌補了他們唱歌天分上的不足。演技是出色的,但角色本身不是複雜的,演員也沒有驚為天人的歌唱舞蹈,說可問鼎奧斯卡演技獎項,再連贏7個金球獎,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自然這樣的懷舊歌舞片無疑是向Hollywood經典歌舞片致敬,也是近年買少見少的電影類別。說它是充滿陽光歡樂的電影,也不見得,男女主角的遺憾遠超過一些靠場景人群歌舞營造出來的浪漫熱鬧分氛圍。所以怎樣說,從電影院走出來的一刻,我是失望的。

我不懂爵士音樂,對於他們對改變音樂的本性去迎合觀眾進而推動爵士的那一部分還是死守舊我不敢評論。不是影評人,純屬個人觀點。

旅行隨筆 – 《森呼吸》

阿里山 – 2016年11月台中之旅

img_49261

阿澤推介一條在森林園區很少遊客踏足的路徑,是一條已荒廢已久的鐵路軌道,鐵軌兩旁長滿了小草,兩旁都是高高的林木,只有我們在就,十分幽靜。若不是由日光從樹林的縫隙中照進來,應該會有點陰森吧。呼吸著森林的空氣,只有葉綠素、木材及露水的香氣,被綠色包圍著,仿佛走進了宮崎駿的水彩童話世界,有點超現實的感覺,不境,還是一個在石屎森林長大的女孩。

沿著彎曲的軌道經過長長的車站月台及木橋,被人荒廢遺忘過後,月台梯級早已長滿了青苔,慢慢變成了森林的一部分,仿佛時間靜止了,幻想其在巔峰時期人來人往趕上擠擠的蒸汽小火車的情景。

重點就是要看那顆2700年的大樹,是阿里山遊樂園區最大的巨木,由於近阿里山的水源處,又稱《水山巨木》。充滿著智慧的紋理,還有銀斑,是老人,但卻如此的高聳粗壯,更像一個神靈守護著這片森林,震懾著我們這卑微的人類,警告我們不要胡亂糟蹋這片潔淨的土地。它目睹了地球2700年的演變,那粗壯樹幹上的不同的樹洞,藏著什麼歷史回憶,真的很好奇向進去窺探看看。

img_49571

食卓隨筆 -《蟲子冰淇淋》

2015年7月11日,11:45pm, 家

image

那些片刻的瘋狂,小緊張,
那些一迅即逝的快樂,忘我,
使我回憶起從前,
從前的我,
會享受,陶醉,幻想,
現在的我,
似乎再沒有這些權利了,
現實和時間的洗禮,
空間與自由不斷縮少,
沒有任性一回,
但每一次少之有少的機會到來,
縱使對於任何人什麼也不是,
仍愛幻想的我,
還是會傻傻的小開心。

image

說起來,今天的確是瘋狂了一回,
過了午飯時間,還流連街上
吃蟲子冰淇淋,
巧克力草蜢口味,草莓黃粉蟲口味,
噁心嗎?就是有些脆脆的,就是這樣,
The Economist的一篇文章說
人類遲早以蟲子作為食糧,
預先適應吧!

buttersaltandmilk

生活隨筆-《檢討》

22.4.2015 星期四 12:22am

心總是定不下來,每個決定總是有等同的正負面在心裡拉扯,結果終日浮游着,原地踏步。

害怕改變,怕後悔,然而每一天的一成不變都令我後悔着,這讓苟且偷生的日子也沒有令我感到任何的慰藉。

依賴着夢與幻想來渡過自己的理想人生,我為自己感到可笑。

但脆弱,貪生怕死,自私,怕捱苦全是致命的弱點,我的人生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

buttersaltandmilk

食卓隨筆 -《一人•紅酒》

18.2.2015 年30晚 5:44pm.
Madam Sixty Ate

image

提早收爐
年飯已提早吃了
友人尚未下班
原本打算喝杯咖啡
想去的店剛打烊
唯有上了一家餐廳
避開熱鬧的街店
獨自喝悶酒

餐廳正準備晚市
人不多
柔和的燈光音樂
樓底高 落地玻璃
慢慢品嚐着紅酒
把腦袋關掉
不特別想任何事
放空着

那一刻
一點也不寂寞
很舒服 也很放鬆

buttersaltandmilk

食卓隨筆 -《玻璃瓶冰滴》

07.02.2015. 16:20. 周六
_玻璃瓶冰滴_

image

獨自坐在咖啡店
慢慢品嚐着冰滴咖啡
來自Costa Rica的咖啡豆
第一口果酸味非常重
但接着是黑糖的甜味
帶着咖啡炒豆的煙燻香
久久留在口腔中迴盪不散
這麼衝突的口感 很是滋味
原先打算快快喝一杯午後咖啡
最後消磨了一個下午

buttersaltandmilk

食卓隨筆 -《慢活》

image

突如其來的空閒,走進不熟悉的花墟,花店叢間的一棟舊樓里,門牌

好雪片片,House of Moments.

禪宗故事,整句為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寓意生活處處都有美,只是我們視而不見。

點很大,落地玻璃窗看着人來人往的花墟,與這裡的清淨與趟闊的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放着柔和的爵士音樂,沙發,銅雕的佛像,深木色的桌子茶几,小盤栽,各種各樣的陶茶壺,杯子,白蘭,到處散發着清高的氣色,像是汙泥中的白蓮,沙漠中的清泉。還沒坐下,已愛上了這地方。

image

點了一個蒜片蜆肉義大利麵,一壺胎菊,一件豆腐慕士起士蛋糕。義大利麵充滿橄欖油及蒜味,麵條qq的,茶清淡,加上蜂蜜,滋潤去火,蛋糕充滿豆腐香。

image

坐在右邊的五位朋友似乎從事藝術行業,在討論日本之旅,其中一位對茶似乎深入的研究,看他跟店家談着新來的臺灣焙火茶,說着一堆術語,力度,酸味,第一泡與第二泡的味差…我一句都聽不懂。

戴着頭巾的老闆酷酷的,我有點不敢看他,卻又忍不住偷他泡茶的過程,他看我好奇地看着聽著也就送上一杯給我嚐嚐。

image

白瓷杯子上有幼細的青瓷色的單色荷花圖案,放在藍色的沙瓷小碟上,古樸優雅。

我拿起茶杯,聞了一下,佷濃的烘焙味,占了一口,對我來說苦了點,味道卻在口里繞了很久才散去。似乎喝茶的朋友也不大喜歡,說要點舊的那個茶葉。

左邊是跟我年紀相約的一對情侶,兩個靜靜的各自看書。

上一次我感到真正在慢活,應該是上年在北京的時候了。

很珍惜這個時光,這個空間。

buttersaltandmilk

生活隨筆 -《摩天輪》

28.11.14
香港,的士

image

凌晨12點13分,回家路上,經過海旁新搭建的摩天輪。

轉的很快吖,一個晃動着的大螢光藍圈,看久了,視線也開始被模糊。眼睛一眨眼,漆黑的一瞬間,只看到那道餘光的影子。

明明是靜止的一座摩天輪。

的確累了。

回家還要把沒剩多少的姿粉卸下,梳洗,把頭髮吹乾,才能到床上睡,沒錯,我就是這麼多的枷鎖,回家邋遢倒頭就睡,就算做得到,也睡不著。

buttersaltandmilk

食卓隨筆 -《鬆餅的巧思》

27.11.14, 1:30pm
上環,香港

image

我把碟子拿到職員跟前,麻煩她幫忙弄熱冰冷的鬆餅,豈料她頓時板起臉來,指着小桌上的多士爐,說是自助的。 我看着鬆餅形狀少,就只敢放在凸起的鐵架上,生怕放進爐內,它們個子少又容易散掉,結果根本熱不透,吃着冰的鬆餅,不是滋味吖。

後來一位英國籍女士進來下午茶,遇到同樣問題,職員卻殷勤的主動走上前教她如何使用,原來多士爐的內里設計比一般麵包多士爐的淺窄,鬆餅放進去剛好,見着她熱呼呼的鬆餅,倒是蠻生氣的。

到底是瞧不起自家人,還是怎樣。雖然有口流利的外國回流英語口音,但用廣東話禮貌問道東西怎麼用,有需要這麼截然不同的口氣嗎?進門也是客,不管膚色語言,待遇不應有別。這,是常識吧!

原本好好的一頓午餐,如此精緻的一個小咖啡店,印象就這樣全毀掉。

所謂的歧視,或藐視,向來應是針對事而非人。

把氣吞下去,繼續享用還不錯的食物,寄望這,只是個別事件。

buttersaltandmilk